英國老牌半導體材料供應商Morgan Advanced Materials近日發布盈利預警,坦言其2025年經營業績將受多重因素沖擊。除了電動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帶來的直接影響,還有特朗普政府醞釀的新關稅政策正成為威脅全球化供應鏈穩定的最大變量。
作為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及中國均設有生產基地的跨國企業,Morgan Advanced正緊急評估生產基地戰略性轉移方案,以規避可能高達25%的關稅沖擊。
根據最新財報披露,該企業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1.3%至11億英鎊(約合13.8億美元),盡管通過精簡組織架構和整合制造基地使調整后營業利潤逆勢增長6.7%,但管理層預計2025年營收將繼續呈現個位數降幅。這種業績表現與半導體產業周期性調整形成鮮明對比,當前全球半導體市場正處于AI算力需求爆發帶動的上行周期,但地緣政治風險正扭曲正常的市場規律。
三重壓力擠壓生存空間
1. 關稅利劍高懸
特朗普政府擬議的半導體關稅政策呈現顯著針對性。據知情人士透露,除了計劃對海外生產的芯片征收25%基礎關稅外,針對中國半導體產品的稅率可能攀升至60%。這種分級關稅體系使得在墨西哥、東南亞等地布局生產的跨國企業同樣面臨成本激增風險。Morgan Advanced在墨西哥的碳化硅晶圓加工基地,正位于這場風暴的中心。
2. 技術路線更迭沖擊
作為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核心材料供應商,該企業深受電動汽車產業轉型陣痛影響。美國市場出現的“汽油車回流”現象導致SiC器件需求增速放緩,而特朗普政府擬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的政策預期,更使下游客戶紛紛推遲擴產計劃。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北美電動汽車滲透率增幅較預期下降3.2個百分點,直接傳導至上游材料訂單縮減。
3. 供應鏈重構成本激增
為應對關稅威脅,企業不得不啟動“中國+1”甚至“北美近岸”生產策略。但半導體級碳化硅材料的純度要求達到99.9995%,生產基地遷移意味著需要重建全套潔凈室體系與工藝認證流程,預計單廠轉移成本超過8000萬英鎊。這種被迫進行的戰略性投資,將大幅侵蝕企業利潤率。
英國半導體產業的困境只是全球供應鏈動蕩的縮影。據英國商務部的模擬測算,若特朗普關稅政策落地,該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將面臨4.7%的額外成本,而半導體中間品跨境流轉效率可能下降30%。這種沖擊波正沿著產業鏈逐級傳導:
1、設備制造商:ASML等企業已推遲向亞洲客戶交付極紫外光刻機;
2、晶圓代工廠:臺積電美國新廠投產延期導致先進制程產能受限;
3、終端品牌:蘋果、英偉達等公司醞釀產品漲價以轉嫁成本。
這種系統性風險迫使各國加速構建區域化供應鏈。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爭議,請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