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進入由魏哲家全面掌舵時代
6 月 4 日,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接替劉德音成為臺積電新任董事長,臺積電進入由魏哲家全面掌舵時代。
魏哲家自2018年擔任臺積電總裁以來,帶領公司在科技供應鏈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的領導下,臺積電不僅在美中科技競爭中占據了關鍵地位,還在全球芯片短缺的背景下,助力主要經濟體強化供應鏈的韌性,推動了芯片制造的本土化進程。
魏哲家也是被創辦人張忠謀譽為“準備最齊全的 CEO”。
在魏哲家的帶領下,臺積電的市值在過去六年里增長了近兩倍,截至6月3日,市值高達8036億美元。即使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臺積電的營收和凈利潤也實現了翻倍增長。為了持續領先于美國的英特爾和韓國的三星電子,臺積電大幅增加了資本支出,從2018年的108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304.5億美元,甚至超過了臺灣的國防支出。研發支出也從28億美元增至58億美元。
然而,為持續領先美國的英特爾(Intel)和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臺積電必須投入龐大資本。臺積電 2023 年資本支出從 2018 年的 108 億美元,提高至 304.5 億美元,甚至超越臺灣的國防支出。臺積電 2023 年的研發支出也從 2018 年的 28 億美元,提高至 58 億美元。
魏哲家接下董事長后,將面臨一連串新舊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遠超過他個人所能掌控,那就是地緣政治。
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臺積電所面臨最大的不確定性都來自政治,包括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會贏得今年的總統大選、是否會有新的地緣政治影響因素,以及美國對臺灣地區芯片產業或臺積電的態度為何。
魏哲家面臨的第 2 大挑戰則是臺積電本身的成長。臺積電現有的員工人數已從 2018 年的 4 萬 8000 人,成長到 7 萬 6000 多人,員工也比以往更為多元。
第 3 大挑戰是整個芯片產業面臨的典范轉移(paradigm shift)。全球芯片大廠為追求更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致力縮小晶體管面積的同時,也開始探索更先進的方式,以創新方式整合連結芯片。
魏哲家就任總裁初期,臺積電大多數的生產制造都集中在臺灣地區,但近年臺積電展開空前的全球性擴張,首度在日本和德國成立生產據點,并在美國興建 20 年來首座先進芯片廠。
魏哲家,1954 年出生于臺灣省臺北市,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魏哲家博士為臺積公司總裁。在此之前,魏博士于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間擔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間擔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2009年至2012年間擔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魏哲家博士在技術事業與營運管理的領域上擁有豐富實務經驗,也曾任主流技術事業資深副總經理、南廠區營運副總經理。
魏哲家博士于1998年加入臺積公司之前,曾任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技術資深副總經理及位于德州的意法半導體公司邏輯暨SRAM技術開發資深經理。在此之前,魏博士任職于德州儀器的技術研發部門。
魏哲家博士于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其后并于美國耶魯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